东风浩荡征帆满,豪情满怀谱新篇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全面总结2020年度经济工作,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精心谋划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,为谱写“十四五”规划新篇章指明方向。
增强忧患意识,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“主旋律”。“安不忘危,盛必虑衰。”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、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,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,我国经济没有衰退,反而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,这无不得益于我们准确判断形势、果断采取行动,付出艰苦努力,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当前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、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,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依旧是今后发展的主旋律。因此,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,坚持底线思维,严密防范“黑天鹅”、“灰犀牛”的风险挑战。
深化改革创新,持续提供新发展格局“动力源”。“唯改革者进,唯创新者强,惟改革创新者胜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的一席话,为经济社会振兴指明了方向。近日,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,我国时速 160 公里至 350 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,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,复兴号高速列车也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,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、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。”因此,面向未来,应该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。一方面,深化改革创新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;另一方面,重点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攻关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,实施质量提升计划,扩大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,打造“中国质造”响亮品牌。
围绕民生保障,不断加码新发展格局“压舱石”。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。今年我国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将稳就业、保居民就业摆在首位,催发了互联网营销师、核酸检测员、社群健康助理员等新兴职业,1-10月实现全国新增就业1009万人,为疫情影响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推动力。因此,做好民生保障工程,解决好与人民息息相关的“衣、食、住、行”问题,持续提升14亿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才能为建设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底气,从而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,充分实现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国民消费能力。
“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”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,“十四五”规划谱写新篇的历史交汇期,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下,齐心协力、开拓进取,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,未来可期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