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丽水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返回首页
我的位置:丽水文明网 > 瓯江文化 > 瓯江时评|时刻保护好自己的“脸面”

瓯江时评|时刻保护好自己的“脸面”

 时间:2023-09-27 来源:瓯江行 字体:【 】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 
 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人们使用的APP越来越多,常常遇到要提供个人信息等要求,特别是近两年,一些APP和公共场所甚至要用户刷脸后才能进一步操作。前不久“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”正式宣判,人脸信息收集方——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败诉,除了赔偿外,也删除了原告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。因为该案,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。

  刷脸支付、刷脸进站、刷脸开门……近年来,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各领域,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特别是在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,“刷脸”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、提升工作效率。但与此同时,人脸识别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,个人信息安全不容忽视。之前媒体有报道有人利用“AI换脸技术”非法获取个人照片进行一定的操作,进而盗窃公私财产;还有一些采集人脸信息,窥探用户隐私,恶意侵犯他人权益……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,人们如何在享受人脸识别带来便捷的同时,个人隐私能够得到全力保障,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。

  人脸识别发展到今天,被使用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,很多地方本不需要人脸识别的,但也常滥用这个技术。比如一些商家,一些小区物业等等,往往打着方便大众的旗号采集个人人脸信息,其中隐藏的风险着实不小。如何解决人脸识别被滥用?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《民法典》《电子商务法》等法规中,对采集个人信息都有严格的规定。前不久,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“个人生物特征”纳入“敏感个人信息”范围,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只有“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”,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。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出台后,相信对当下滥用人脸识别等乱象会有遏制作用。

  保护好个人信息,法律是强力保障。就在本月初,国家网信办发布的《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必要个人信息范围(征求意见稿)》,对地图导航、网约车、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,明确了“必要个人信息范围”。这等于为相关企业套上了一个“禁箍咒”;其次,相关企业要厘清自己的行为边界,不得滥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套取用户隐私,如果确实需要采集个人信息的,需全力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安全;作为公民个体,应该要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在非必要的情况下,要谨慎面对人脸识别要求,确保自己的“脸面”不会“丢”。

  科技是一把双刃刀,用得好,自然能够带来便捷,用得不好就有可能会损害到公民个体的合法权益。像人脸识别这样的技术,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,合法合规使用好这项技术,如此,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以造福大众。

责任编辑:zjls_nihq
上一篇: 【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】瓯江时评 | 根植青年之魂,争当新时代最强“打工人”
下一篇: 瓯江时评 | 惟改革创新者胜
相关新闻  
文明要闻 更多>>
宣传动态 更多>>
文明评论 更多>>
主题活动 更多>>
1617678554(1).png
63933d627c06b841339922af30e47de.jpg
QQ截图20160927093942_副本.png